IMG_2478.JPG

看一本書,習慣略過前面篇篇序文,直接進入作者說的故事裡。所以拿到一張新CD,通常也是先聽為快,文案、歌詞、推薦等等,都是在聽完音樂、Feel過後再來整理、回味的。回想第一次聽「昊恩家家」的《Blue in Love》,藍調、爵士或民謠,很難下一個確切定義,只覺得整張輕快、舒服的慵懶調調,一氣呵成,聽完還讓人意猶未盡。

TEXT:曾慧娟 PHOTOTommy Chen‧角頭音樂

「昊恩家家」這對新出道的創作雙人組,如果你熟悉由陳建年、紀曉君等人組成的「AM」樂團,便對他們不會陌生。昊恩是「AM」的吉他手,家家則是紀曉君的小妹,兩人相識、同台多年,早有深厚情誼也默契十足。「組團想了很多名字,最後決定用兩人的名字,簡單又無可取代。」昊恩解釋這樣免得讓人要記團名又要記成員名字,也不會有人走團在那樣的狀況,例如「四分衛」或「五月天」換了吉他手,他們依然還是「四分衛」或「五月天」。

Live House多年的演出經驗,昊恩的吉他與家家的唱功早就備受關注,推出首張錄音專輯,由昊恩擔任製作人。籌備唱片的一年八個月時間,除了音樂製作之外,昊恩說行政溝通與各方好友的建議評論也是壓力來源,「記得拿到專輯的那天,媽媽剛好來台北,我就抱著他一邊哭說:好辛苦喔。還好我們做到了,可以提供大家不同聽音樂的方式。」大塊頭的昊恩說起話來幽默表情豐富,從他在部落格的文字也可以看出他化嚴肅事項於輕鬆之中的習慣。

昊恩出生自牧師家庭,小學就認定吉他是自己宿命的樂器,家家則被形容為,還沒學說話之前就開始唱歌。兩人十幾歲起就嘗試創作,專輯中的選曲都盡量不離表演太遠,「有人說我們現場比CD好聽,唱現場我們會說說唱唱,比較可以表現兩人個性,專輯為了一慣性,就不得不去掉部分我們喜歡的東西。」曾經在香港表演多次,昊恩說香港好小,但他們付費聽表演的風氣很盛,就像看電影一樣平常,所以「昊恩家家」最期待的不是盛大的演唱會,而是一場不說話、不鼓掌的表演,大家享受音樂就好。

「困惑被我用一根棒子轉成了棒棒糖,含在嘴哩,我正努力的將它消化72年次的家家,本人就像她的文字一樣,青春又可愛。訪問時候他忍不住抱怨,自己主唱的曲目,編曲總是比昊恩簡單許多。把家家當作寶,昊恩覺得他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家家的好聲音發揮極致,「越單純就越容易被聽見。」其實是讓千里馬可以奔騰的良苦用心。兩人對目前音樂市場的作法有很多質疑,像是很多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只強化兩首主打歌,廣為放送之後,人家買回家難保不會有受騙的感覺。「昊恩家家」想做到的是,將所做的音樂維持在同一層次,希望《Blue in Love》的每首歌一樣強,整張好聽、每一首都是主打歌。

轉載自  FIGARO    3月刊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cmus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